中文 | EN

科沃高新周讯-2020第九周

发布者:科沃  发布时间:2020.03.02  点击率:7063

首批新冠肺炎人体疫苗开启临床试验 具体的结果将在7月或8月公布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制药公司Moderna已经成功研制出针对新冠病毒肺炎——SARS-CoV-2的人体疫苗,并已将第一批疫苗送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开启安全性临床试验。计划在四月底之前,对20-2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测试。具体的结果将在7月或8月公布。(量子位)

 

上海将重点支持防疫类科创企业上市

 

2月25日,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科技金融部副部长郭佳楣表示,将针对疫苗、医疗设备等提供防疫重点产品的拟上市企业,重点推进,落实专人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支持与防疫相关的科技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此外,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军近日表示,在沪金融市场开辟绿色通道,拓宽疫情防控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清算所等加快审核,支持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上证报)

 

粤1.2亿元创新券驰援中小企业

 

2月25日,广东省科技厅启动2020年省级创新券实施工作,全年省级财政专项补助总额将达到1.2亿元。为进一步发挥创新券惠企便捷高效的优越性,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生产研发带来的经济冲击,省科技厅将省级科技创新券总预算增加至1.2亿元,提高政策覆盖面。同时,提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资助比例,珠三角地区由30%提高到40%,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由35%提高到45%。(南方日报)

 

钟南山团队与腾讯联手攻关AI防控流行病技术

 

27日,钟南山院士团队与腾讯公司宣布达成合作,共同成立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开展大数据及人工智能(AI)技术攻关,辅助流行病、呼吸疾病和胸部疾病的筛查和防控预警。利用大数据及AI等互联网科技,双方团队将围绕流行病筛查、AI医学影像、流行病疫情预测预警展开深入的科研合作。双方还将利用AI辅助临床决策技术,持续在全国开展多中心临床科研,建立辐射全国的疾病上报和预测预警系统,实现辅助临床诊疗方案决策、随访、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估。

 

教育部:医疗卫生将成硕士和专升本扩招重点领域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2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将重点投放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专升本的计划增量,将投向职教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主要向这些学校增加名额,向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倾斜。

 

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单个项目扶持资金最高1亿元

 

广州市政府2月26日公布了《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修订)》,提出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临床研究、转化中试、生产制造、医疗物资全产业链协同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其中,对生物医药领域的诺贝尔奖、拉斯克医学奖获得者、中国两院院士等专家带项目、技术和团队来穗进行产业化的项目,按照项目总投资的10%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亿元。(广州日报)

 

抗疫新技术!3D打印面罩在京研制成功

 

25日,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杨卫民告诉记者,针对疫情特殊状况,基于前期研究试验,具有微纳滤膜清新空气微正压输入与呼出气体在线消毒排放功能的“新风正气”新冠病毒防护面罩研制已经取得初步成功,并有望批量化生产。

 

宁波材料所在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葛子义团队报道了一种具有13.34%光电转化效率的非富勒烯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这是目前已报道的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之一。研究发现使用双氟原子修饰基于苯并二噻吩(BDT)单元的小分子给体的侧基,能有效提升器件电压,降低分子结晶性,改善相分离形貌;同时氟原子的引入能促使分子间更紧密的π-π堆积,从而使器件的效率获得显著提升。该研究进一步系统分析了不同取代位置和个数的氟化对于器件性能和分子堆积的影响,发现单氟取代对小分子的π-π堆积影响较小,并且其主要通过降低分子的HOMO能级来提升器件性能。而BDT连接的上下噻吩侧基的双氟化,则有利于形成F-H的非价键力作用,分子扭转角最小,最利于材料的共轭平面堆积,进而得到最高的光电转化效率。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

 

中科院&剑桥大学最新Nature: 改善金属玻璃的力学性质

 

中科院金属所的Y. Li以及剑桥大学的A. L. Greer(共同通讯作者)等人联合报道了在三向压力的作用下,塑性形变(plastic deformation)可以促使金属玻璃展现出足够强的应变强化能力。研究人员发现,这一强化机制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被报道过。这一形变行为抑制了块状样品单轴检测中剪切带的出现,阻止力学损伤并赋予金属玻璃更高的流动应力。这一金属玻璃在室温环境中能够稳定存在并展现出优异的应变强化行为,提高了金属玻璃在结构领域的应用可能。2020年02月26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Nature》上。

 

中科大合成新型手性无机纳米材料最新发现与创新

 

2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与同行合作,首次通过在一维纳米结构单元中定点选择性复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场调制电偶极矩与磁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类新型手性无机纳米材料。该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度普适性,可广泛用于多种半导体材料与磁性组分间的耦合,为今后设计开发手性光学活性纳米材料开辟了新途径。同时,这种新型磁光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成功开发使得在室温下的各向异性铁磁性以及自旋操控成为可能,从而有望为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技术提供新的材料平台。


爱沙尼亚一公司正研究超级电容器 有望取代铅酸电池

 

据彭博社2月24日报道,爱沙尼亚一家名为Skeleton Technologies的公司正在研发一种超级电容器,它具有重量轻、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的特点,有望取代电动汽车中仍在使用的铅酸电池。不过,超级电容器在被广泛采用之前还有一段路要走。

 

麻省理工科技评今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自2001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评选出当年的“十大突破性技术”,这份榜单曾精准预测了智能手表、深度学习等诸多热门技术的崛起。今年,防黑互联网、超个性化药物 、数字货币、抗衰老药物、人工智能发现分子、超级星座卫星、量子优越性、微型人工智能、差分隐私、气候变化归因等十大技术上榜。

 

外媒预计全球半导体元件今年出货量再次超过1万亿件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各种电子产品和智能产品需求越来越高的推动下,全球对半导体元器件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外媒预计,明年全球半导体元器件的出货量将再次超过1万亿件。从外媒的报道来看,包括集成电路、传感器等在内的全球半导体元器件出货量首次超过1万亿件是在2018年,当年达到了10460亿件,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出货量最高的一年。(TechWeb)

 

IDC预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今年将萎缩2.3%

 

据外媒报道,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周四发布的预测报告,新冠疫情预计将对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产生负面影响。IDC预计,在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萎缩2.3%,出货量仅略高于13亿部。IDC公司还估计,在2020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下降10.6%。IDC表示,在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可能会再次增长,部分原因是人们对5G智能手机的兴趣日益增加。

 

英特尔预测:2024年前全球将建立600万座5G无线基地台

 

对于5G无线基站市场,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数据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孙纳颐(Navin Shenoy)预计,到2023年,整个芯片市场中网络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达到250亿美元。同时,该公司预计,到2021年,英特尔将占领5G基站约40%的细分市场份额。根据英特尔预测,在2024年前,全球将建立600万座5G无线基地台,这将是英特尔5G业务的重要市场支撑。

 

华为将在法国建立欧洲首个5G制造工厂

 

据外媒报道,华为董事长梁华周四表示,华为将在法国建立其欧洲的首个5G制造工厂。梁华称,华为已选定在法国建立其在欧洲的首个5G制造工厂。第一阶段华为将为该工厂投资2亿欧元(约合2.17亿美元),可创造约500个就业机会。梁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还称:“该工厂将供应整个欧洲市场,而不仅仅是法国市场。”梁华还表示,华为已经向法国政府说明了相关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