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

科沃高新·早讯 2019.11.27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11.27  点击率:5014

深圳先进院成功开发黑磷烯等离子体液相高效制备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喻学锋和正高级工程师黄逸凡合作在高质量黑磷烯制备领域取得新突破。前期,团队在黑磷烯液相超声制备、离子插层等方向做了大量工作。在本项工作中,基于多年的黑磷烯制备经验和等离子体技术特色,团队自主设计出等离子体液相制备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反应模块等。通过高压电源在阳极产生等离子体,作用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将N,N-二甲基甲酰胺分子分解,分解产物在电场驱动下对阴极黑磷晶体进行插层,同时在层间产生气体,弱化层间力,使得黑磷晶体快速膨胀,从而高效地制备出高质量大尺寸的黑磷烯。同时由于制备时间短,此方法制备的磷烯氧化程度低,展现出优良的光电响应性能,这为黑磷烯作为高性能电子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电工所在锂离子电容器负极预嵌锂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日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超导与能源新材料研究部马衍伟团队在锂离子电容器负极预嵌锂技术方面取得进展。负极预嵌锂是制备高性能锂离子电容器的关键技术之一。该研究创新性提出了以高比容量的Li3N作为锂离子电容器的预嵌锂剂,首次采用干法工艺制备出活性炭与Li3N复合正极,软碳材料作为负极,组装成软包装锂离子电容器。Li3N在首周充电后完全分解为Li+和N2,Li+进入负极完成预嵌锂过程,N2通过二次封口工艺排除,不残留非电化学活性物质。基于电极材料的能量密度达到74.7Wh/kg,功率密度达到12.9kW/kg,且循环100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1%。该方法操作工艺简单、效率高,易于实现锂离子电容器的规模化制备。

 

天津大学制备新型云母膜加速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

 

1月16日,记者从天津大学了解到,该校化工学院张生教授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安德烈·海姆教授等人合作,证实了石墨烯、氮化硼等二维材料中氢离子传输的选择性为100%,并发现云母可以用作燃料电池的高温质子交换膜。这两项研究成果有望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发展。

 

我科学家研获超强韧人造蜘蛛丝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学院、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遵峰教授团队使用水凝胶纤维成功制备出了新型超强韧“人造蜘蛛丝”,它强度高、慢回弹、可重复伸缩,未来或将用于高空缓降等多领域。日前,介绍该成果的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加拿大公司制出隐形新材料

 

11月26日电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加拿大一间军事伪装和材质技术公司开发出一种能够隐形物体的特殊材质,看起来像玻璃,但薄如纸张且能够弯曲,重点是成本低廉,携带方便,未来商业化后或将大受欢迎。据报道,加拿大公司Hyperstealth研发出的“量子隐形”(Quantum Stealth),透过弯曲光线,把“量子隐形”背后的物品折射出去,制造出看不见背后事物的死角。“量子隐形”无需电力支持,可在任何环境、季节和时间下使用,无论在红外线、紫外线和热光谱中都可以有效隐藏目标。然而,如果要隐藏的物体离它太近、太远或是太长,都会使其无法完全隐形。Hyperstealth目前已经为这项技术申请专利,并准备运用在军警装备上,但如果是一般民众想要使用这项科技,可能还需要些时间。

 

工信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

 

近日,工信部办公厅印发了《“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要求到2022年,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5G+工业互联网”的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具体目标层面,《方案》要求,到2022年,要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垂直领域“5G+工业互联网”的先导应用,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标杆、样板工程,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培育形成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倍增发展的创新态势,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最大最先进微纳传感器加工实验室建成

 

11月25日,湖南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核心实验室,在湘潭大学正式落成。该实验室是我国最大、最先进的微纳传感器加工实验室,包括百级、千级、万级在内的核心超净室1400平方米,及价值两千余万元的微纳加工装备。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支持,投资1亿元,由北京大学与湘潭大学合作共建,设立在湘潭大学的新型研发平台。这为将来研究院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领先的传感技术发源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研制出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

 

由我国自主研制出的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25日在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通过现场测试,今年将正式应用于小麦生产。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张洪程教授说:“这是我们经过近10年努力,投入2000多万元,组织多学科专家与农业一线科技人员联合攻关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该成套装备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将有效带动我国农业技术向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科技日报)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

 

我国新一代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目前建设顺利,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开展相关科学实验。核聚变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相似,因此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洁能源为目的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

 

激光雷达市场到2024年市场价值将达到22.73亿美元

 

近日,MarketsandMarkets发布了最新的2024年激光雷达市场的全球预测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9年的8.44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22.73亿美元,2019年-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5%。激光雷达系统在无人机、工程和建筑应用中的采用率将越来越高;激光雷达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中的使用越来越多;4D激光雷达的出现是推动激光雷达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汽车巨头对激光雷达初创公司的投资增加;随着固态、MEMS、闪存激光雷达和其他激光雷达技术的采用,带来了技术转移;利用传感器融合开发更好的地理空间解决方案,为激光雷达市场带来了增长机会。


格力光伏离心机中标山西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项目

 

近日,格力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中标山西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项目。该项目是山西大同实施的一项能源革命突破工程。园区内的未来能源馆全直流系统搭载了格力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可实现“源-网-荷-储”全直流化,能源馆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例规模最大的全直流建筑。